(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峰面塑的历史传说与先周祭祀供馔有关,是牲牢等祭祀品的替代,西峰的董志塬是小麦等农作物的主产区,为面塑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关陇地区和河北都有传统节日制作“面花”和“年馍”等习俗,不断传承中已融入群众婚丧嫁娶礼俗仪式。西峰面塑在庆阳面塑圈属于前塬派,制作细腻,色彩明快协调,不同于山后派的粗犷豪放和色彩艳丽,具有周祖农耕文化遗风的地域特色。
传统西峰面塑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黑豆、大枣、红豆、姜黄、花椒叶末等作物为辅料。塑做手法有捏、挤、压、挑、剪等,成型后再进行蒸、炸、烤、烙。形态敦厚,与民俗活动相互渗透,紧密结合,“食赏两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有祭祀、节令、寿诞、婚嫁、丧葬等几大类。祭祀类有花树、供山、龙凤生肖等;节令类有月饼、面灯等;寿诞类有八仙、寿星、寿桃等;婚嫁类有催妆馍、和气馍、龙凤、鱼钻莲、雀探梅等;丧葬祭供类有树供、松鹤、飞禽、花卉等。异彩纷呈的面塑品,形成了对民俗活动的依存性、程序性、普遍性、地域性、群体性等特征,不但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盼与祝愿,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和短视频传播的高度发达,本地面塑艺人已可向全国各地的面塑名家学习,技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技艺娴熟的面塑艺术家,对于民俗应用的传统面塑制作也趋于精细化,色彩上使用更加鲜艳的色素类颜料,作品也逐渐由原来的“食赏两用”变为只用于欣赏的“艺术品”。技艺水平高的面塑艺人已开始开设店面专职制作面塑,承接定制婚丧礼俗所用的面塑作品,并积极创作参展,制作已步入专职化。
来源 | 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排版 | 田彦龙 陈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