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截至目前,共有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披露2022年第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据统计,59家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约22.8亿元,较上年大幅缩减约400亿元。净利润下滑、亏损扩大成为2022年行业的集体性痛点。相比之下,具有银行背景的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安盛人寿”)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投资快报》记者观察到,据其报告显示,2022年工银安盛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91.22亿元,同比增长5.47%,但净亏损额高达7.98亿元。而且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工银安盛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9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54%。
总资产收益率为-0.18%
据工银安盛人寿披露偿付能力报告来看,2022年得益于银保渠道优势,公司保费规模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91.22亿元,同比增长5.47%;但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额达7.98亿元,同比下降147.16%,这是近5年来首次亏损。
据了解,2022年前两季度工银安盛人寿还保持盈利,但在第三季度亏损7.43亿元,第四季度亏损延续,净亏损额达3.33亿元。究其原因,从投资端来看,在资本市场大环境疲软下,工银安盛人寿投资收益不尽人意。在2022年各季度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06%、1.18%、0.85%、1.13%,在三季度的投资收益率最低。根据公布的投资情况,前三季度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为-0.18%,综合投资收益率仅为1.43%。
仅银保渠道有优势 转型之路不太顺畅
事实上,2022年净利润受投资收益阶段性下降拖累的险企不在少数。像在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中除中国人保外,剩余四家险企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虽然工银安盛人寿背靠“宇宙行”工商银行,在渠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实现保费规模的逆增长,但同时也有不少险企加码银保渠道业务,头部险企的强势入局更是挤压了一众中小险企的生存空间。市场分析认为,在寿险改革步入深水区,银保渠道重回C位后,工银安盛人寿这类银行系险企的转型之路并不太顺畅。
进一步分析来看,首先,虽然工银安盛人寿占据银保渠道优势,但其个险、探险等其他渠道建设不足。而且在银保渠道上,保险公司可控性相对较弱,基本是银行的“卖方市场”决定,而银行的合作方又众多,不少大型险企通过资源置换模式达成银保合作。
其次,在产品类型上同质化严重且银保渠道所售产品大多以储蓄替代性产品为主,具有轻保障、高返还的特征,产品的内涵价值较低,无法为险企创造较高的收益。过去几年,以银行系险企为主力的银保转型更多是从趸交到期交的产品迭代,并没有真正改变整个银保渠道的底层逻辑。
此外,工银安盛人寿目前还面临着偿付能力吃紧的问题。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4%,较上季度末下降13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4%,较上季度末下降14个百分点。对此,工银安盛人寿表示,因即期利率和权益市场波动较为剧烈,同时准备金评估曲线下降,导致公司净资产下降,叠加资本分级上限影响,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事实上,2021年度工银安盛人寿的偿付能力就面临下行压力。在2021年四季度末,工银安盛人寿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9%,较2021年一季度末下降20个百分点。在2022年初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工银安盛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降至115%。尽管在2022年3月工银安盛人寿抢先发行了一笔5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但其偿付能力依旧承压并未得到显著改善。